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社會學派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C】。
A.盧梭
B.凱興斯坦納
C.涂爾干
D.沛•西能
【答案解析】社會學派教育目的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爾干。
2.設計教學法的提出者是【D】。
A.杜威
B.華虛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設計教學法。
3.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紐斯
C.洛克
D.盧梭
【答案解析】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
4.認為動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的觀點是【C】。
A.神話起源說
B.心理起源說
c.生物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活動不僅存在于人類社會,而且存在于動物界。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的本能,是種族發(fā)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心理學家是【A】。
A.維果茨基
B.布魯納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解析】維果茨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即最近發(fā)展區(qū)。
6.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材料是【C】。
A.課程標準
B.課程計劃
C.教科書
D.教學指導書
【答案解析】師生直接接觸到的教科書是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材料。
7.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
B.威爾遜
C.格塞爾
D.皮亞杰
【答案解析】格塞爾認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長規(guī)律的制約,成熟機制對人的發(fā)展起決定作用。
8.“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的【D】。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答案解析】“習”和“溫”是復習,鞏固的意思,因此體現的是教學的鞏固性原則。
9.【D】表征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A.形象
B.知覺
C.表面特征的
D.深層特征的
【答案解析】對問題的表征分為問題的表面特征和問題的深層特征,其中后者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0.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教育家【B】。
A.洛克
B.斯賓塞
C.赫爾巴特
D.杜威
【答案解析】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把課程解釋為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組成,首先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
11.學校教育始于【A】。
A.奴隸社會初期
B.奴隸社會末期
C.原始社會末期
D.封建社會中期
【答案解析】中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tài)。從西周以后,出現“國學”和“鄉(xiāng)學”,這是比較完備的學校教育制度。說明在西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教育就誕生了。
12.在學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C】。
A.學生
B.教學內容
C.教師
D.教學環(huán)境
【答案解析】教師是履行教育職責的專業(yè)人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是教育活動的執(zhí)行者。學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學目標來最有效地組織教學,教師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