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寫在相應的括號內,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第1題 構建學習化社會的理想是( )的主要體現。
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前制膏仙新畜
D.正規教育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學習化的社會強調學習的開放性、終身性和全民性等,建構學習化社會的理想主要體現的就是相對于既有制度化教育的非制度化教育。
第2題 “活到老學到老”是現代教育( )特點的要求。
A.大眾性
B.公平性
C.終身性
D.未來性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終身教育是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教育,“活到老學到老”體現了現代教育終身性的特點。
第3題德育個體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發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性功能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德育的個體性功能是指德育對德育對象個體發展能夠產生的實際影響,包含著德育對個體生存、發展、享用發生影響的三個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個體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第4題 1939年,首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主編《教育學》的教育家是( )。
A.贊可夫
B.凱洛夫
C.布魯納
D.維果茨基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1939年,首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主編《教育學》的教育家是凱洛夫。
第5題教學策略不是“萬金油”式的“教學處方”,不存在一個包攬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學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決相同的問題,這些都充分說明教學策略具有( )。
A.綜合性
B.可操作性
C.層次性
D.靈活性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公務員考試在教師招考網題干的描述體現了教學策略的靈活性特點。
第6題西方古代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利特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題干中所描述的人物是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
第7題通過準備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交流、對過程及時總結是運用( )。
A.練習法
B.討論法
C.談話法
D.講授法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根據題意,這一做法屬于討論法。
第8題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某老師把學生分12個饅頭的計算板書出來: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這一做法體現了( )。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引入饅頭這一生活中的事物開展數學教學,闡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這一觀念,充分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第9題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 )。
A.課外活動
B.實踐活動
C.教學活動
D.班主任工作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教學活動是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
第10題實質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 )。
A.發展智力
B.培養思想品德
C.傳授知識
D.發展個性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實質教育論認為,傳授知識是教學的主要任務。
第11題 “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這一條文出自(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12題 ( )認為“教育一定要成為一種學業,否則無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須成為一種科學,否決不能成為一種有系統的學問”。
A.康德
B.赫爾巴特
C.夸美紐斯
D.培根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引言屬于康德的教育觀念。
第13題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一思一行”的統一過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茍子
D.墨子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孔子最先強調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張學習、思考和實踐相統一。
第14題教學活動的本質是( )。
A.認識活動
B.實踐活動
C.交往活動
D.課堂活動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教學活動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教與學的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
第15題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和( )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A.德育內容德育途徑
B.德育內容德育方法
C.德育原則德育方法
D.德育方法德育途徑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德育過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等四個方面構成。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2分,共10分)
第16題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學________形式為中心的策略。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組織
第17題班級平行管理的理論源于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的________的教育思想。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平行影響
第18題提出構建學習化社會的理想是_________教育的重要體現。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非制度化
第19題《學記》中提出的“建國君民,________”,正確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教學為先
第20題 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等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是我國提出的________。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第一個教育方針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共20分)
第21題 狹義教育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狹義教育就是學校教育。所謂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第22題制度化教育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并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于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多專業課程和機構。
第23題教育目的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人才的總的要求。
第24題教學組織形式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第25題學制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學制也稱學校教育制度,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系統,它具體規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和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第26題 教師編寫課時計劃(教案)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1)鉆研教材,包括理解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科書和閱讀有關的參考書。(2)了解學生,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興趣愛好、需要與思想狀況、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
(3)進一步研究教材,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4)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5)考慮課的進行步驟,確定課的結構,分配教學進程中各個步驟的時間。(6)考慮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具的準備和使用方法及板書設計。
(7)寫出課時計劃。
第27題我國哪一部法律對學生應盡的法律義務做了專門規定,學生應盡的法律義務有哪些?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遵守法律、法規;
(3)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4)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5)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第28題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有哪些?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課程實施具有一定的運行結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至少要考慮七個方面的問題:
(1)安排課程表,明確各門課程的開設順序和課時分配;
(2)確定并分析教學任務;
(3)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個性特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
(4)選擇并確定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任務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5)對具體的教學單元與課的類型和結構進行規劃;
(6)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
(7)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為下一輪的課程實施提供反饋性信息。
以上七個方面在運作過程中構成一個循環往復的動態結構,這便是課程實施的過程結構。
第29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理論有如下要點:
(1)人的全面發展是與人的片面發展相對而言的,全面發展的人是精神和身體、個體性 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發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發展,怎樣發展,發展到什么程度,取決于社會條件。(3)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人的發展受到社會分工的制約。
(4)現代大工業生產的高度發展必將對人類提出全面發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發展的可能性。
(5)馬克思預言,人類的全面發展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得以實現。(6)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
第30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是什么?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3)我國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礎上。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
第31題 結合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論述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學習生活中,問題解決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如何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成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課題。
(1)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①問題的特征。個體解決有關問題時,常常受到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的影響;②已有的知識經驗。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③定勢與功能固著。定勢是影響學習遷移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學校情境中的問題解決主要是通過遷移實現的,因此,定勢也必然影響問題解決。功能固著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定勢,即從物體的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即當一個人熟悉了某種物體的常用功能時,就很難看出該物體所具有的其他潛在的功能。
(2)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①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②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即把教師頭腦中的思維方法或思路提煉出來,明確的、有意識的外化出來,給學生示范,并要求學生模仿、概括和總結,將教師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③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避免低水平的、簡單的提問或重復的機械練習,考慮練習的質量,精選習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知識應用的變通性、靈活性與廣泛性。④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六、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第32題 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是直接決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參考答案】
對
試題解析:
政治經濟制度不同,對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規格要求也不同,因此,它是直接決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第33題教育本身不是一種文化現象。(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教育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教育具有雙重文化屬性:一方面它是傳遞和深化文化的手段,這時它與文化構成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另一方面它的實踐者及實踐本身又體現著文化的特質,如思想觀念、價值傾向和行為方式,這時它就成為文化本體。由此可見,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它在社會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文化通過教育活動得以傳遞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過教育發展得以豐富。
第34題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7個層級,只有低級需要完全得到滿足后,才能產生更高級的需要。(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馬斯洛指出,基本需要雖然有層次之分,但這種層次并不是固定的順序,而只是一種一般模式。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富有理想和崇高價值觀念的人會為了某種理想和價值而犧牲一切,從麗使需要的層次順序發生變動。
第35題 “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參考答案】
對
試題解析:
“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第36題課程資源的建設和開發是國家的事情,和教師無關。(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師本身也是一種課程資源,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并且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
第37題有了人類就產生了教育,也就形成了教育學。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教育學是人們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認識和研究達到一定程度、形成系統觀點后才形成的,它產生得很晚,直到17世紀才形成。
第38題教育行動研究是以教師的教育實踐為主要導向的。(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教育行動研究是指實務工作者在實際工作情景當中,根據自己實務活動上所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并通過實際行動付諸實施執行,進而加以評價、反省、回饋修正,以解決實際問題。教育行動研究是以實踐為主要導向的,它與教師在學校,特別是教室中的實踐有著緊密的聯系。
第39題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學說。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第40題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的班級管理理論是民主管理。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馬卡連柯提出的班級管理理論是平行管理。
第41題信息技術沒有改變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而且對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