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十二音技法是現代音樂創作手法之一,由奧地利作曲家勛伯格所始創。按照這一技法,半音階中的十二個音處于同等地位,將這十二個音排成某一音列,稱之為序列。 ( )
8、室內樂,原指在西歐宮廷和貴族家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樂,以別于教堂音樂和戲劇音樂,F在,通常指各種重奏曲及用少數樂器伴奏的獨唱曲、重唱曲。 ( Y )
9、莫扎特(1756—1791),德國著名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等17部歌劇。 ( )
10、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共寫了6首室內樂作品,以1871年新作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最優秀。其中又以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最為突出。 ( Y )
11、《梁祝》是以評彈曲調為素材的單樂章標題協奏曲。全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其中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三個段落分別表現了相愛、抗婚、化蝶的情節。 ( )
12、金、石、絲、竹、革、木是我國民族樂器制作的六種重要材料,人們常用“六音”概稱我國傳統的民族器樂。 ( )
13、學堂樂歌是近代音樂史上出現的新生事物,它的絕大多數是填詞創作,曲調主要來自美國,其次來自西歐各國。 ( N )
14、著名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是古典主義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N )
15、作曲家門德爾松生于德國,代表作有《仲夏夜之夢》序曲、交響曲《蘇格蘭》、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和《母親教我的歌》。 ( Y )
16、《走西口》是二人轉的傳統劇目,屬于以唱做為主的“硬碼戲”,即“做工戲”。 ( )
四、調式分析(5分)
五、和聲分析(10分)
要求:1、確定調式調性;
2、用羅馬數字表明和弦級數。
六、教學目標個案分析(8分)
請根據你對新課標的理解,對以下教學目標提出個人看法,并重新擬定教學目標。
課題:歌劇欣賞(主要作品:歌劇《白毛女》選曲《北風吹》、《扎紅頭繩》、《太陽出來了》)
教學目標:
1、學習音樂知識—歌劇,欣賞中國歌劇《白毛女》選曲。
2、通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初步了解、感受中國歌劇音樂的藝術特點。
3、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陶冶情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審美能力。
音樂教師招聘試卷(標準答案)
一、填空題(每空0.5分,共14分)
1、創造性發展價值;文化傳承價值2、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3、舞歌;風俗儀式歌4、和聲;速度和力度;音色5、《長恨歌》6、《只盼著深山出太陽》;《智取威虎山》7、組歌8、《喜洋洋》9、《牧童短笛》10、普契尼;《圖蘭朵》11、獨唱12、海頓13、維也納圓舞曲14、《圖畫展覽會》15、《歡樂頌》16、《揚子江暴風雨》17、《翻身的日子》18、《八板》19、《月光》;德彪西20、驚鄂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5分)
1、ABC
2、BD
3、ABCD
4、BCD
5、AC
三、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每題0.5分,共8分)
1、× 《天鵝之歌》2、× 《冬之旅》3、√4、× 唐代5、√6、× 《馬賽曲》7、√8、√9、× 奧地利10、√11、× 越劇12、× 加上土、匏,一共八種,稱之為八音13、× 日本14、× 新古典主義樂派15、√16、× 二人臺
四、調式分析(5分)
# C小調轉# C徵調式
五、和聲分析(10分)
D大調4/4:I V6 I6 I I V6 I V6 I V6 I6 I V V
I6 V6 I I6 I V I6 I V V I6 I V I6 V I I6 I
六、教學目標個案分析(8分)
A:個人看法中至少應包含以下兩個方面(2分)
1、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2、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
B:(6分)參考答案
1、 學生能夠自己收集歌劇、中國歌劇的音樂知識相關資料,并在班上進行介紹,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 學生通過聆聽、演唱《白毛女》選曲,能隨伴奏音樂哼唱出其中的一到兩首;能用自己的話分析、對比三個選曲不同的音樂情緒,各表現了怎樣的音樂情境。
3、 學生在藝術實踐活動中,能認同、喜愛中國歌劇音樂。